天气预报: 合肥研究院主页English旧版主页联系我们
科学岛新闻网
【安徽新闻联播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伟大变革:安徽粮食生产迈上稳量提质增效新台阶
文章来源: 安徽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: 2022-04-15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,粮食产量位居全国前列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省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构建起现代粮食生产体系、产业体系,为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。

  本台记者 杨雪莹

  这里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的实验室,在我身旁,科研人员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,正加紧开展水稻小麦等新品种的筛选鉴定,以及它们的丰产抗病性研究。近十年来,聚焦安徽粮食生产迫切需求,这里每年都有两三个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。

 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育种技术结构单一、种质资源积累不足、良种良法不配套等难题,这段时间,智能所负责人吴丽芳正带领团队,在安徽谋划建设“智能育种加速器平台”,借助离子束育种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,打通10多项育种瓶颈,实现联合育种的新变革。

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 党委书记 副所长 吴丽芳

  育种加速器平台建成后,我们每年至少可以挖掘到10到20个新的有益的基因,能筛选到1000份以上的种质资源,获得目标的种质资源的能力可以提升60倍以上,培育成新品种。

  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前提,一粒小小的种子更是承载着丰收的希望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安徽依托110多家科研院所、种子企业的技术优势,加紧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攻关,选育出荃麦725、谷神麦19、徽研66等一批优势高产抗病粮食品种,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万亩左右,2021年全省小麦、水稻平均单产分别达398公斤、440公斤,分别比2012年提升11%和5%。此外,围绕良种,一批绿色高效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装备也得到快速推广应用,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7%提高到目前66%,小麦、水稻、玉米三大主粮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6.8%、88%、89%。

 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晓波

  为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党的十八大以来,安徽紧紧围绕粮食生产迫切需要,加快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攻关力度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,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,安徽还围绕保护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“命根子”,出台了“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”、“实施高产优质原粮基地建设”等“一揽子”措施,进一步筑牢江淮大粮仓。在阜南县曹集镇,经过10多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,曾经的中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粮食示范基地,种粮大户孟祥根种植的上千亩小麦,去年亩产达到了1200斤,今年他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。

  阜阳市阜南县明祥农机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孟祥根

  10年前,这片土地是“旱不能浇、涝不能排”,各项基础条件不好,亩产只有六七百斤,现在各类基础设施都提升了,耕种收都是机械化作业,对粮食生产来讲,这里不再是洼地,而是丰收的高地。

  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乡村振兴办 主任 朱军

 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实施了耕地地力提升、种粮主体培育等近10项重点举措,粮食单产由10年前的300多公斤提升到现在的500多公斤。

  2012年以来,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超过4900万亩,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5377万亩增加到现在的6913万亩,实现用全国4%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%的粮食。随着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双提升,安徽粮食生产迈上稳量提质增效新台阶。2021年安徽粮食产量达817.52亿斤,居全国第4位,实现“十八连丰”,比2012年增加159.72亿斤,连续5年站稳800亿斤台阶。

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厅长 卢仕仁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,按照“稳面积、提产量、增效益”的目标,出台了多项举措持续进行攻关,粮食总产居全国第4位,优质专用粮食、粮食加工业产值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,实现了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的齐头并进。

    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m2WUI7lIfd1RfRn-bNxXIA

   
  • 科学岛报
  • 科学岛报
  • 科学岛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