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版| English| 中国科学院    天气预报: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/ 首页信息 / 科技合作平台

农业技术领域:适宜秸秆还田水稻新品种科辐粳7号的推广应用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8-06-25

  所处阶段:成熟待其产业化 

  成果来源: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 

  必要性及需求分析: 

 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,众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被引进到生产技术中,秸秆还田技术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。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,更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效益,是一种农业发展的高效技术。 

  我国是农业大国,用于耕地的土地面积份额很高。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,人均土地面积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。我国的肥沃高产田只有22.6%,而中产田则占到了77.4%,高产低产田没有得到很好的平均分配。从养分的角度看,我国田地缺磷和氮的占了59.1%,缺钾的土壤则有22.9%,土壤的有机质低于0.65%的可用耕地只有10.6%。我国化肥生产的磷、钾、氮比例失调,导致南北方土质不同的差异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。在这种背景下,秸秆还田技术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途径。它不仅能有效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,改良土壤的质量,培育贫瘠土地,还能缓解我国土质问题失调的矛盾。从长期的实验看,持续的秸秆还田还能起到增产的作用,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沃,使得农业实现高产、稳产、高效的目标,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。  

  近些年来,我国农业部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农作物秸秆,在全国各地大力实行秸秆还田技术。目前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很多,通过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是最简单有效、应用最多的模式,但推广起来效果不佳。一方面,收割机须加载粉碎装置,增加了机械购置成本和动力消耗,并且使用率低下,一年也就使用1-2次,导致农户缺乏秸秆粉碎还田的动力;另一方面秸秆还田后降解速度慢,影响后季作物播种和生长。对于农户来说,通过焚烧解决秸秆还田是最为经济有效地手段,这就带来资源浪费、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。因此发展高效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十分必要。 

  目标及主要任务: 

   通过离子束诱变技术选育了脆秆水稻新品种科辐粳7号,米质优,抗倒性好,可以作单季和双季晚粳种植,适合普通栽培管理。科辐粳7号主要特点是茎秆变脆,叶片不脆,不影响正常生长,普通收割机(不需要加装破碎装置)收获时能够直接将茎秆粉碎还田,有利于解决秸秆焚烧的难题。 

  现有工作基础: 

      科辐粳7号来源于国审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的诱变,武运粳7号自审定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,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基础和市场。科辐粳7号在沿淮地区作单季稻种植,全生育期153天左右,株高109cm左右。前期长势旺,株型较散,穗型半弯,群体通风透光性好,后期熟相较好,分蘖性中等,一般亩成穗23万左右,结实率86%,每穗实粒数151,千粒重24.8克左右。 稻瘟病抗性好,抗白叶枯和条纹叶枯病,米质优。目前已经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。 

   

  科辐粳7号品种权证书 

  为了评价科辐粳7号的应用潜力,近年来开展了田间生产试验,结果表明科辐粳7号生长状况良好,无倒伏现象发生,能够适应人工栽插和管理,产量比对照增加5%左右。成熟时使用普通收割机进行收割,发现科辐粳7号的秸秆能够被收割机轻易粉碎,并均匀地洒在田中;秸秆长度大约在5cm-10cm范围,达到了秸秆还田的标准,机械收获油耗比对照减少了15%左右。2014-2015年在安徽省7个试验点安排了150亩的大田示范试验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平均亩产达到601公斤,并且可以适应农户的粗放种植方式。示范显示出秸秆可以不用焚烧直接还田,应用前景受到农民、政府和媒体的关注。目前已经与省内以及浙江、江苏、黑龙江等地的育种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,进行了脆秆水稻种质交流,期望培育出更多优良的脆秆水稻新品种,为秸秆还田难题的解决做出贡献。另外,由于粉碎的秸秆体积小,便于收集起来作为牲畜饲料,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有助于水稻低碳生产的产业化体系实现。 

  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: 

     1)直接经济效益 

      产量: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,亩产能够达到600公斤以上; 

      收获成本:收割阻力小,省力,据测算,平均每亩收割耗油量减少1/3左右; 

      机械成本:普通收割机可以实现秸秆破碎,不需要加装粉碎设备; 

      秸秆腐解快:减少腐熟剂使用,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。 

     2)间接社会效益 

      环境保护:秸秆直接原位还田,减少焚烧事件的发生; 

      秸秆利用:实现完全还田,培肥地力,解决废弃物利用问题; 

      适用性广:小型家用收割机也能破碎秸秆,种粮大户和个体农户都能适用; 

      饲用性:秸秆破碎程度高,易收集,是畜牧业很好的饲料资源。 

  实施方式/模式: 

  本项目拟首先通过政府或相关企业支持或融资,实现科辐粳7号品种的生产规模化;同时拟与种子企业合作,加大推广、应用示范的步伐,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。进一步,发展科辐粳7号的系列衍生品种,适应不同生态地区和气候环境,加大市场占有力度。希望以品种权入股的方式入股品种的生产、应用及推广,采取以企业为中心,科研机构参与,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的模式,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。 

  附件:图片 

   

关闭

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