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要闻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综合新闻 > 近期要闻
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砂姜黑土麦-玉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构建及应用”组织现场测产

作者:李倩仪发布时间:2025-09-29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925日,受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处委托,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科研规划处组织有关专家组,在太和试验站对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砂姜黑土麦-玉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构建及应用”课题组织现场测产。课题由安徽农业大学牵头,合肥物质院共同实施课题负责人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刘斌美研究员。

小麦和玉米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砂姜黑土区核心粮食作物,其稳产高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。然而,受土壤板结硬化、有机质贫瘠、养分库容不足等因素制约,该区域玉米单产与肥料利用效率长期偏低,严重限制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。在安徽省太和县核心示范区,课题创新推行砂姜黑土区--农牧耦合培肥增效模式,搭配-玉周年适应性品种优化配置技术、砂姜黑土秸秆错位轮还柔性消障技术、移动羊舍改土技术、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,显著改善了土壤结构,促进小麦和玉米增产与地力提升协同增效。

专家组实地勘测玉米示范田,随机抽取田块样方对农牧耦合条件下,“中科玉615隆创310千亩高产示范区进行现场测产,测产结果显示:“中科玉615平均亩产生物鲜重4157.4千克,非示范区亩产生物鲜重3615.1千克,增产14.9%;“隆创310平均亩产736.0千克,非示范区平均亩产654.2千克增产12.5%。经分析比较测算千亩玉米示范片化肥利用率提高11.3%;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2.1%。综合来看,项目示范区玉米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,长势良好,无病虫危害,玉米长势明显优于非项目区田块。

专家组综合测产结果认为,“土壤障碍因子消减+农牧耦合培肥增效+-玉全程智能机械化高效生产”的耕地质量与作物周年产能协同提升综合技术模式,以及构建土壤生态调控培肥+秸秆快腐还田与耕作管理+--草种养结合”农牧复合经营培肥增效新模式,对砂姜黑土区麦-玉周年产能提升作用显著,未来需进一步聚焦农牧循环机制优化与轻简化装备融合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区域治理模式,为中低产田产能-地力协同跃升提供系统支撑。

课题示范区

专家论证现场

附件下载